近年来,各类涉老诈骗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不外乎这么两点:一者,在诈骗手段上要么打“感情牌”和施以小恩小惠取得老年人信任,要么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骗局,要么借助电信网络实施远程诈骗;再者,在所涉内容上或围绕药品、保健品类做文章,或虚构养老项目、包装理财产品等,想方设法骗取老年人信任,进而将其口袋里的钱骗到手。
涉老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原因很多。就老年人本身而言,他们往往防骗意识不强,学习能力弱化,思维和情绪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洗脑和利诱,陷入各类骗局。就老年人所在家庭来说,有的子女平时对家里老年人关心不够,使得他们遇事无人商量,容易被不法分子牵着鼻子走。就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像医院就诊不方便、养老服务机构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生活需求带来不便,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涉老诈骗,不仅让老年人钱财受损,而且,还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对于此类社会毒瘤,必须尽快彻底铲除,否则,势必影响社会治理成效。为此建议打防并举,加大对各类涉老诈骗行为的惩戒力度:
一方面,努力做到全链条“防”,着力构建家庭、社会、机构一体化的防骗识骗机制。作为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要加强家庭关怀、情感沟通,及时关注老人的内心动向,让老年人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温暖。作为各类监管职能部门,有必要加强医疗保健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加大对以涉老产品与服务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造假贩假等行为的监管惩治力度。作为涉老服务机构,应当围绕涉老服务当中的难点、堵点,多探索采取一些改善举措,更好地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
另一方面,努力做到全链条“打”,尽力消除涉老诈骗滋生的土壤。当前,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在卓有成效地开展,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做好相关案件的排查、举报线索的受理、违法行为的查处,依法严惩各类以养老为名的欺诈犯罪行为,通过全链条全流程治理,最大限度追赃挽损,竭尽所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