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是我的命根根”--菅保憨

  • 发布时间:05-14 16:32
  • 新闻来源:
  • 责任编辑:王婧

    ——访河曲二人台传承人菅保憨

    菅保憨在河曲二人台民歌工作室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

    想亲亲想得我败了兴

    成天手机发短信

    想亲亲想得我带了害

    买回电脑我上宽带

    想亲亲想成泪人人

    心肝五脏摇铃铃

    想亲亲想成相思病

    QQ 才知道因为甚

    这是笔者在河曲街头听到的一首新编河曲民歌。优美的曲调,新潮的唱词,演员生动活泼的表演吸引了一拨又一拨行人驻足观看。笔者也不禁被这新民歌所吸引,如此时尚的新词儿是谁编的?作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菅保憨老师,菅保憨是河曲县有名的红火人,他人到哪儿,欢乐就在哪儿,县里举办什么演出活动总会有他的身影。69 岁的他演过戏,教过书,当过站长、场长、剧团团长,用他的话说就是“营生做遍,穷死没怨”。无论他干什么,二人台民歌是少不了的,他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这上面了,为了二人台民歌,他长年坚持带队,办过8 个剧团,编、演、导全面开花,带出一批又一批演员;他探索、改编二人台民歌,自费出版专著三本;他创新、发展二人台民歌,自费录制新民歌十几个专场;为搞活、扩大二人台民歌影响,他赴省内外演出交流多次……用菅保憨自己的话讲:只要能唱二人台民歌,美好的愿望就能实现,他的愿望就是河曲民歌二人台得以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芝麻旦再传弟子:天天那刮风天天凉,天天唱曲哟天天想

    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也许从小时候就种下了根苗。菅保憨坐在他自费创办的河曲二人台民歌工作室里深情地说。

    艺名“芝麻旦”的菅二毛,在二人台民歌界可是个大人物,他是民国年间口里口外有名的艺人,时称二人台的“四大名旦”之一,菅保憨老师和“芝麻旦”是同村人,后来,菅老师成为“芝麻旦”的再传弟子。

    在童年时期,菅保憨就表现出对民歌的浓烈兴趣,连跟小伙伴们玩时都以《十对花》、《卖碗》等台词耍戏。村里的人爱红火,农闲时几乎天天晚上都是歌弦不断,一到晚上,菅保憨就往闹社火的圈子里钻,他看演员的滑稽表演,听他们的歌哭调笑,记他们的唱念做打,看着村里男女老少和自己一样如醉如痴的样子,小小的心里就暗暗想:自己也做个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他一边上学,一边学艺。寒冬腊月,为了清静,也为了锻炼自己,每天清晨,他总是站在山梁上吹枚(笛子,二人台的主奏乐器),枚管里的气呵水能冻成冰柱,冷的浑身直打哆嗦,但他总是乐呵呵地,天天坚持。

    成也民歌败也民歌:一对对枕头花顶顶,一床床盖体床床空

    上世纪70 年代,由于有音乐特长,菅保憨回村做了民办音乐教师,因他能唱会演还会写,1963 年经考核转正。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轰动。人生的这一大转折,其实就得益于河曲民歌二人台。

    眼看着自己编得曲曲上了台,底下的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菅保憨由衷地笑了,一出又一出小戏唱红了县内外。1974 年,由他创作反映增产节约的《一杆秤》被选送参加华北文艺调演,演出获得空前成功。消息传来,群情激奋,然而时间不长,坏消息也尾随而至,一位国际友人看了《一杆秤》后,认为中国粮食缺乏,生产上不去,此论一出,小戏随之受到冲击。

    从此,他止住了自己创作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教起书来。偷偷地写,低低地唱,一晃近20 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他的艺术生涯再次掀起一个高潮。

    《乌金黑浪》夺大奖:你妈生下那可喜喜,偷眼儿看你笑眯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菅保憨心里那颗热爱二人台民歌的心始终难以平静下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乡土艺术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 年的蜇伏准备,使他积淀了更深的艺术学养,他的创作也进入了爆发期。河曲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涌现出一批批农民企业家,他们扎根黄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拼出一片片天地,这其中就有全国劳动模范李振富,他传奇的出身经历、闯事业的魄力引起了菅保憨的兴趣,他认为之中有“戏”。于是他深入采访一个月,深深地被李振富闯事业之难,干事业之坚的故事所吸引,经过半个月的创作,二人台六场现代戏《乌金黑浪》诞生了,把李振富这个敢为天下先的精明汉子搬上了二人台的舞台。

    二人台《乌金黑浪》从剧本撰稿到舞台音乐、美术以及所有演出安排,全由菅保憨一人担纲。故事讲述了1984 年河曲县纸房沟村的村办煤窑被洪水倒灌无人承包,能人李振富为了兴村富民,勇于探索,在家人的不理解和村民的质疑声中大胆承包,最后得到村民的爱戴并被选举为村支书,他的先进事迹在当时不啻是一股春风吹遍了忻州大地。

    该戏于1990 年荣获山西省戏剧大奖赛编剧一等奖、音乐设计一等奖、全剧金杯奖,消息传出,当时就轰动了省城文艺界: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剧目的所有奖项被一个人获得,而且这个人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人,各路媒体的“长枪短炮”同时对准了他。

    当然人到中年的他一下子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抱负,那种激动可想而知,但他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他自己也终于得到了证明。不过他还是悄悄地又回到了河曲,他说,那里才有他艺术的根。

    创新发展新民歌:QQ 视频上天天见,天南海北人结戏缘

    时任巡镇文化中心站长的菅保憨,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更是出于对上级信任的鼓舞,年近五旬的他,重新焕发出艺术的光彩,他对内排练节目,培养演员,对外请进歌舞,对比切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小站的建设中来。短短两年,小站就成为全省的先进典型,他本人也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长。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也进入到井喷时期:他整理出一系列旧民歌,创作出多部反映群众新生活的二人台小戏,不少还被搬上舞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多少年来,他没有停止学习艺术,可越是钻研,越是觉得自己的才疏学浅。2003 年,通过和二人转比较,他发现河曲二人台在音乐包装、演出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出于对二人台的热爱,他决定到北京自费学习电脑音乐制作,当时正值“非典”肆虐,大家纷纷劝他罢手,这倒不单单是花费颇多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病毒的威胁,可他还是毅然决定走了。年青的电脑音乐编曲老师见他是一位“老人”时,就大惑不解,可菅保憨笑哈哈地说:“我就图一个热爱,爱了一辈子音乐,临死也想感受一下现代化。”说实在的,菅保憨的生活确实拮据,入门七天便回家自修,当他第二次进京带上自己的习作时,老师看了非常兴奋,而且发现菅保憨打字还是用的五笔输入法时,就对身边的学生说:我们要向这位“老者”学习。学了一周后,他又带着收获回到了他的“土坡屋”(菅老师的书斋名),就这样他前后三次进京求学,总计二十一天。现在他可以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在QQ 视频上解答来自全国各地河曲二人台民歌爱好者以及他的弟子们的提问。

    菅保憨就是带着对艺术的那种无比虔诚的心度过每一天的,面对日渐式微的乡村艺术,特别是他热爱的二人台民歌,他觉得应该学习二人转的经验,从舞台演出到剧本创作都应加入观众喜爱的现代化元素。本文开头的那一段民歌,就是这位年近七旬老人的新近创作。

    看着街头观者若堵,笔者由衷地对菅保憨的艺术才华感佩,也衷心地祝愿他的艺术创作再创高峰。(王江鸿)


分享到:

相关新闻